周崇富老师,男,汉族,1942年1月28日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白羊墅村一户农民家庭,现年77岁;1964年毕业于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同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教于阳泉市城区上站小学(9年),阳泉一中(18年),阳泉职业中专学校(11年),教龄38年,中教中级职称,1991年入盟;工作期间,先后任校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阳泉市职业中专学校教务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民盟阳泉市第二届市委委员、阳泉市第九届政协委员、市政协阳泉市委员会信息员,阳泉市教委特邀教育督导员、山西省职教学会职业高中委员会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山西省职教学会职高委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委、《职业教术教育》杂志社驻阳泉记者站站长。
周老师长期以来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有多篇论文先后发表在市、省、国家级刊物上,其中《“短文”教法浅谈》刊登在《阳泉教育通讯》;《对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现状的几点看法与思考》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并刊登在《阳泉教育》;在盟市委的领导下,编撰出版了阳泉民盟成立50周年纪念册,以展示阳泉民盟50年的光辉历程;《初中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培养能力》、《文学常识小议》刊登在《山西教育报》;《参政议政,其乐融融》刊登在《山西盟讯》;主笔编写的20多套语文中考模拟试题被选入《山西省重点中学语文中考检测题解》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浅谈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指导点滴》一文被载入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光辉的历程》第一卷;曾担任吉林省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编撰的《最新全国对口升学考试180套试题及详解》一书的学术委员。
周老师曾承担阳泉市初中语文教改实验课任务,启发并指导学生“自读、自讲、自译、自评”的古文教学方法,参加山西省首届金钥匙奖教学赛讲活动,获“山西省课堂教学优秀奖”。曾被阳泉一中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杰出贡献”奖,曾多次被评为校“先进个人”,市“优秀盟员”,市“模范教师”和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曾参加由李市长带队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阳泉市教育管理现代化高级研修班,获中央教科所颁发的结业证书;曾被省教育厅评为山西省“九五”期间“教科研优秀工作者”,被《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全国首届职教优秀说课稿评选活动中曾获“优秀组织奖”。
周老师在担任市九届政协委员期间,所撰写的《关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由全市统筹的建议》、《关于激活我市职业教育生命力的几点建议》、《室内装饰业丞待整顿》,以及和李明先撰写的《加大政府统筹力度、提高职教办学效益》、和马万惠撰写的《关于组织政协委员定点调研的建议》五篇提案获政协阳泉市委员会授予的优秀提案奖,并有两篇提案在《阳泉日报》发表;所撰写的《新时期政协工作要体现一个“新”字》的论文,在市政协“如何做好新时期政协工作”理论研讨会上入选。
周老师近四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始终笃行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事业与家庭关系中,他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在学生与孩子的关系中,他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上班不见太阳,下班不见霞光,说他披星戴月一点都不过分,这是他多年的工作作风。1975年暑假,响应党的号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主动请缨带领四十多名毕业班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赴几十里外的测石村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野营、拉练、野炊、忆苦,一个月的艰苦拼搏,皮肤晒黑了,手心起泡了,体重减轻了,可思想纯洁了,出入村里的路拓宽了,和贫下中农的感情加深了。离别时,和村民难舍难分,家长说孩子变得懂事了。在学校的校史展览室,我们的照片看上去像“讨吃鬼”,其实它是艰苦奋斗、陶冶情操、不忘初心的珍贵特写。
1976年盛夏,他弃父母、抛妻儿,单身只影带领二十几名射击队员自带行李、全副武装,远赴太原学习取经。返校后,夏练三伏,汗流浃背;冬训三九,风雪无阻;一中操场洒下了操练的汗水,教练场上记录了十多个春秋训练的轨迹,硬是在省运会上打破了气步枪的射击记录(刘秋林),并为省射击队输送了两名合格的手枪运动员(于燕、尚建平),被市政府授予阳泉市“先进体育代表队”。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历练了他的性格,愿意和“双差生”交朋友,善于转差为优,经常给差等生“吃偏饭”,家访、谈心、交心、交友,使其重拾自信,勇敢向前。初66班的肖岩龙、张占平是老师们公认的“特差生”,可他们很乐意参加集体活动,于是让他们参加军乐队打鼓、吹号,又在舞蹈队学跳舞、学唱歌,积极性大增。在学校多次举办的大型文体活动中,他们大显身手,“威风凛凛”,多举成名,从此在师生中显得很是扬眉吐气。在他们的影响下,班内风清气正,被评为校“先进班级体”。良好班风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经过了一年多师生的共同努力,初110班的同学遵章守纪、团结友爱,努力学习,蔚然成风。1980年初期,晚自习经常停电,全校一片漆黑,全班依然身不离座,笔不离手,每桌一只小蜡烛,照亮了整个教室,鸦雀无声,继续看书作业,远远望去,呈现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这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一直坚持到毕业。再加上“一分钟演讲”、“诗歌朗诵”、“优秀作文展”、“各科作业展”相继举办,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学业成绩明显上升,终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学升入了一中重点高中,并顺利考上了大学。
1998年他在教研室工作,依然那么执着、勤奋,带领全体教研员跑遍了四区两县的职业学校,通过听课、座谈、教学检查、学科研讨,对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等作了深入的调研,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开展。在多年的全市职教工作会议上,教研室的工作汇报总是硕果累累,总会受到各校校长和市教委的好评。
用周老师自己的话说,“是共产党培养教育了我,是盟组织给了我力量,使我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四十年来,我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苦衷不少,但荣誉满满;偶有曲折,却有过辉煌,我觉得光荣、自豪,感谢组织对我多年的教诲,我热爱自己的组织,荣誉只能说明过去,我会再接再厉,虚心向广大盟员学习,发扬老一辈盟员的光荣传统,过好余生,发挥余热,继续当好盟组织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