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力度,取得了积极进展。自2008年国家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农村环保政策以来,中央财政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一大批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农村环保任务十分繁重。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 一是生活垃圾污染。据调查走访,大部分的农村都存在“垃圾围村”现象。由于缺乏集中整治和统一管理,生活垃圾和各种废弃物被人为地丢弃于房屋周围、道路两边或沟谷之中,在村庄周围形成一个环绕的垃圾带。再者农村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无法处理,又没有填埋场地,乱倒乱放,形成建筑垃圾山,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二是近年来某些有资源的农村无节制的私挖乱采,植被大量破坏,给农村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三是农药化肥污染。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在农业生产上提高产量,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来实现。残留的化肥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造成对水环境的污染。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这些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时间长,污染控制比较困难。四是工业企业污染。随着工业企业向农村不断延伸,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已使大部分耕地遭到破坏。这些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效益较差、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并且企业技术含量低,加之部分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环境意识淡薄,整体环境管理水平落后,工业布局不合理,使其环境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五是养殖污染。近几年,由于畜禽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又一个重要的污染源。相当一部分农户把畜禽养殖场建在村民住所的周围,清理后的畜禽粪便多就近堆积。这些畜禽粪便在夏天极易滋生蚊蝇、诱发疾病,遇到大雨,污水肆意横流,造成的环境污染可想而知。 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一是观念滞后。不少基层领导对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天地广阔,有点垃圾没关系。而农民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够,长期形成的随意丢弃生产生活废弃物等行为习惯短期难以改变,他们大多是把自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却把垃圾倒在家门之外,弄得到处脏乱差、不堪入目。二是环境监管滞后。与城市严格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管理一直是薄弱环节,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在农村,环境监测、监理和规划几乎没有。三是治理滞后。农村的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农村难得有垃圾收集区域、清运车等环卫设施,农村成为环境保护的真空地带。加上不少地方政府监督监管不力,对损害农村环境的情况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以致农村环境整治“重治标,轻治本”。 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 一、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增强各级领导及环保、农业、畜牧、卫生、水利、林业等部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责任感,真正把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落到实处。要广泛宣传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激发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农民是农村环境卫生的维护主体和农村垃圾的治理主体,要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激励等多种方式,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理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农村垃圾治理,自觉维护农村环境卫生。 二、合理安排,规划企业布局。对于工业企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并将这些措施与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布局结合起来。 对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物集中处理,因地制宜地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提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进程。 三、推广技术,加快设施建设。加快废水排放、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尽量做到水的循环利用,提倡节约高效用水,推广适合农村实际、高效、低耗、低成本的污水和垃圾处理技术,如以“生态透析技术”为代表的污水处理技术、新模式可以在广大农村引进并试行。 四、科学引导、发展生态农业。在化肥污染防治对策上,可以采取改善施肥方式,调整化肥品种结构,增加有机复合肥的施用,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的使用方式,以减少化肥对农村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在农药污染防治对策上,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鼓励使用实施秸杆还田技术,减少有机农药的使用量,发展低毒、高效、低残留的新农药,减少农药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大力推广先进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用肥的利用率。 五、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要强化农村垃圾处理的政府责任,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将环保工作的实绩纳入对农村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实施奖惩。要引导村民制定并自觉遵守《村民环境保护公约》等准则,规范村民行为。要建立农村环保机构,设立专职环保员,具体负责本乡镇环保工作,逐步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垃圾管理机制,形成管理高效的运行体制。尽快普遍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长效保洁队伍,负责环境的日常清扫和垃圾的定期清运,使农村环保卫生有人抓、有人管,有效改善农村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