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盟概况 | 要闻动态 | 参政议政 | 理论研究 | 社会服务 | 预决算公开 | 盟员风采 | 基层活动
领导讲话
民盟要闻
统战新闻
您是如何知道我们的网站的
搜索引擎
朋友介绍
电视广告
本地报纸
  
   信息内容 HOME >> 信息内容

应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背后引发的深层次问题

添加日期:2011-12-13 15:28:01 访问次数:2366次

民盟阳泉市委反映:“用色素化妆的馒头,居然能够堂而皇之摆上大超市的货架”,“‘回炉’板鸭、‘染色’馒头,‘染色’牛肉等等,还有多少问题食品隐藏在我们身边”……上海多家超市销售违法使用色素的馒头产品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引起公众的质疑。食品安全领域为何频频拉响警报,企业的道德底线和政府的监管力度都成为拷问的对象。“问题”企业为何“难发现”?近期以来,食品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从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到今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甘肃散装牛奶中毒事件、上海馒头染色事件、安徽牛肉膏事件,在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长期以来“重终端抽查、轻过程监督”的弊病,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点多面长,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照着标准抽检执行起来很简单,但要发现一种标准中根本不允许添加的物质,就像大海捞针;如果监管部门能够真正走进生产现场,‘问题’企业的发现不会如此困难。”如馒头国家标准中没有色素、牛奶中没有三聚氰胺监测项目。
白面添加增白剂、滑石粉、色素;牛奶添加三聚氰胺;生猪注射瘦肉精;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豆腐加工添加豆饼;豆芽生产添加激素;馒头用硫磺熏蒸增白;毒大米;地沟油等等,还有很多不法商贩为了其经济利益而违法添加非食品物质和过量使用添加剂未被发现和曝光,这让老百姓无所适从,甚至没有可以放心购买的食品。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究其原因有: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存在缺陷,食品安全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如绝大多数省份未制定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致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陷入无法律法规约束和无人监管的混乱局面;我市城区没有设立农业畜牧部门,致使动物防疫养殖、鲜奶销售等工作无法落实。二是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层次不齐。大中型食品生产经营者或经济发达地区执行好一些,小型食品生产经营者、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执行的不好,甚至没有建立相关制度,无证经营在一定范围仍然存在。三是我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监测方案等未出台,我省食品安全检验监测等工作开展覆盖率偏低,省、市、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未建立。四是依法开展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工作还不够深入和彻底。五是各地虽然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绝大多数地市、县区均未单独成立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均由卫生局工作人员兼职或代管,基层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还未真真建立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六是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投入不足,不能满足现阶段食品安全工作的需求,特别是食品抽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奖励等。七是在现行体制下一些监管部门为了弥补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出现了“执法为利”的怪相。收费和罚款上交省、市外,余80%作为部门经费。八是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和监管部门失职渎职、以权谋私、执法腐败现行同时存在。九是是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建议:
1. 全国人大、国务院应对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调研,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真真实行食品安全的无缝隙监管。
2、有关职能部门首先要改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整治模式,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构建起更加完善有力的监管体系,从源头上封堵漏洞,而不是被动地“亡羊补牢”。
3、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要加强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等,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相关责任。
4、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企业责任,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约束来彻底解决,要有专业化的政府机构去管理,有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形成一个完整、立体、多维的监管监督系统,才能真正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上一条: 关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临街门店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应承担绿化管护责任
下一条: 应高度关注“免费体验”背后的秘密  

中国民主同盟阳泉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阳泉市南大东街534号 电话:0353-2164122邮箱:mmyqswyh@163.com
公安机关备案号 1403000147 工信部许可备案号 晋IPC备18012322号-1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