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盟概况 | 要闻动态 | 参政议政 | 理论研究 | 社会服务 | 预决算公开 | 盟员风采 | 基层活动
领导讲话
民盟要闻
统战新闻
您是如何知道我们的网站的
搜索引擎
朋友介绍
电视广告
本地报纸
  
   信息内容 HOME >> 信息内容

承民主之思想 扬民主之精神

添加日期:2011-5-28 16:14:28 访问次数:2720次

                        ——观看《民主之澜》有感
                           民盟城区支部   张瑞
革命题材历史剧《民主之澜》以反映张澜先生为追求民族富强、民主政治和民生平等而奋斗一生的历程为主线,真实地再现了以张澜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先天之下忧而忧、后天之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精神,再现民盟先贤坚持真理、追求民主、实事求是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作风。
《民主之澜》从1911年清政府签订以川汉铁路路权作抵押的借款条约引起的保路爱国运动开始,张澜积极投身保路毁约运动,倡导川人起义实行自治,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借北京晨报宣传民主与科学,主持国立成都大学,协调和排解西南军伐混战局面,联络各方军阀抗日救国,组织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提倡民主宪政反对一党专政,支持国共两党重庆谈判,阻止国民党发动内战,拒绝参加伪国大,领导民盟各支部地下活动,力诤土地改革工作,至1955年2月9日,张澜逝世剧终。张澜的一生为巴蜀大地、为川人、为全中国人民做出了不可比拟的贡献,他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祟高人格,为追求民主自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为人、为官、为学的点点滴滴就像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汐涌向我,震撼着我、渲染着我。
首先,为人坚定一个“正”字。他的刚正不阿,浩然正气,大公无私,是我们民盟后进做人的准则。
张澜先生刚直正义、不畏权贵、气节高岸。北洋军阀时期,在北京敢当面顶撞总统段琪瑞;在国民参政会二次会议上当面抨击汪精卫的卖国谬论;在蒋介石准备担任四川省主席时当面反驳其弊端,提出骋请仁人志士出任省主席一职;在国民参政会二届二次大会上,民盟的提案被撤销后,他义正严词前去质问蒋介石;在抗日救亡至大规模内战期间,多次与蒋介石据理力争,关系民族和国家利益意见分歧时寸步不让、毫不妥协。他的“四勉一戒”,即“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更应作为我们铭记和学习的丰碑。
在四川保路运动时,张澜先生一心想的就是保路、保权、保国、保川,而没有想过保命,正如他被关在监牢时说的:“为民请命,为国争权,死而无憾。”即使赵尔丰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宁折不屈、死不低头。为了能让四川的老百姓免遭战争的涂炭,他孤身前往四川军务督办周骏军营,与其谈判,只要有一丝希望也决不放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终以他的凛然正气和高尚人格,化干戈为玉帛。在武汉遇上日军的飞机轰炸时,不但不躲,连腰都不肯弯一下,还倔着头大骂日本鬼子。在江平惨案的记者招待会上,他昂首挺胸的说:“谁抗日我就亲谁,谁不耍两面派我就亲谁。”
在他的眼里从来都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正义至上。在北京述职时期,他以自己的省长身份,请拨川汉铁路款利息资助川籍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200多名;在担任慈惠堂理事长一职时,不取分文报酬,帮助堂里的每一个人学会自己养活自己。在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后,对家里人员约法三章,禁止家人使用政府派给他的车,禁止子女在外面打他的旗号办个人私事。他处处想着国家、想着民族、想着他人,不为自己着想,不为个人谋利;而今天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做到,像他那样国而忘家,像他那样公而忘私。
其次,为官恪守一个“清”字。他从政上清正廉洁,工作上思想清醒,是我们当代各行各业认真工作、端正作风的楷模和指路灯。
在他担任四川省省长之职时尚家徒四壁、粗茶淡饭,年迈的母亲和妻子穿着补丁衣服在老家种田务农。衣服穿脏了自己清洗,穿破了自己缝补,经年布衣长衫,被当地百姓称为“布衣省长”,即使担任了国家副主席后,依然是省吃俭用,两袖清风,不住大宅大院,严格要求家人勤俭节约、自立自强。在离川赴京述职的路上,遇上盗匪抢劫,他一身清贫如洗,全部家当不过几十大洋,之后将裘一春送他的银两全部转送给穷苦的老百姓。当面对别人有难时,他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多次拿出仅存的钱两支助贫困学生;在武汉看见民众募钱抗日时,捐出了身上仅有的回川路费;抗美援朝时期,为捐钱支援前线作战,硬让他的儿子去退还给孙女买的新衣服。回头观看我们今天的生活,丰衣足食无忧无虑,而碌碌无为毫无建树,与他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是自惭形秽、羞愧无比。
张澜先生在工作上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每一项工作务必亲力亲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不迷于财帛女色,不惑于高官厚禄。在出任川北宣慰使时,当地豪绅宴弘用银票贿赂他、送美女宴请他,被他怒斥回拒,并铲除地方黑恶势力;当护卫营里的人抢劫当铺,他纪律严明,不姑息,不护短,最后严惩班长林明凡,以至被尊为“川北圣人”。先有北京政府段琪瑞请张澜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后又重庆临时政府蒋介石请他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均被他婉言谢绝。他那不求功利与名誉,只求立身于政府之外,说公道话、行公道事的参政议政精神,从正面告诫我们民盟后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遵守岗位职责,学习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反映和提出利于国家富强、利于民族团结、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
再次,为学敢为一个“先”字。在他的眼里,知识无国界、民族之分,为教育文化事业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国门。
在他担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时,口号是“打开夔门”,邀请中外人士来川讲学;在聘请教师上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不问党派,不论新旧,也不分青年和老年,中外兼收;坚持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反对党化教育。他敢于聘用年仅26岁的生物系教授曾济石担任化学系系主任,聘用因打倒孔家店被告到省署的吴虞教授,还聘用外籍教员传授西方宗教史。
在成大招收第一批女大学生时,他说:“大学是最高学府,就是应该反封建,发扬民主,男女平等都达不到,还谈什么思想自由,成大招收女生入学,实行男女同校,必须坚持到底。”他认为,在大学学府可以对各种学说进行公开的探讨和辩论;是研究学问,不是去参加政治团体;研究学问的人,只问是真理还是不是真理,合科学还是不合科学;不因为社会的时忌而就不去进行探讨,要发表精神独立的宣言,以实现求学自由、研究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他的这些思想和言语,如醍醐灌顶,给我极大的鼓舞和激励,让我从更深的层次理解了百家争鸣,拓宽了我的求学视野和求知领域。
另外,张澜先生在大是大非前他毫不含糊、态度鲜明,抗日战争爆发时,前往四川敦促刘湘与广西桂林李宗仁、白崇禧签订抗日协定,引导刘湘抗日救国不只停留在川内,而应走出巴蜀,保国才能保家。同时,他一生心系民生疾苦,不计个人恩怨前嫌,他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操深深的感动了大批英雄人士。比如,担任民国西康省主席的刘文辉,被他的开阔襟怀和宽容大度打动,毅然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并与邓锡候、潘文华等川籍将领率部起义;杨森有感于他的高风亮节和良苦用心,劝诫儿子杨汉烈及时改弦易辙,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政治上判断是非曲折的根本标准是始终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也是他做人的基本原则,谁对国家人民有益,他就支持谁,反之他就反对。他一生忧国忧民,行事光明磊落,心怀坦荡,处处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张澜先生的一生经历了清王朝、北洋政府、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用正义、清廉、无私谱写了他光辉的一生,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民主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
观看《民主之澜》,重温祖国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革命近代史,让我更清楚的了解了张澜和他领导的民盟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的不朽伟绩,更深刻的认识了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的合作历程,更深入的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作为民盟一员的我,誓以张澜先生为榜样,坚持真理,追求民主,保持知识分子的本色,把“矢志不移地追求民主和宪政、坚定不移地维护正义和公平、无怨无悔地以自己的专业学识和技能服务社会”的民盟精神落实到工作中去,坚持立盟为公,参政为民,与广大盟员一道,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而不懈努力。

 

 

 

 

 

 

 


上一条: 继承民盟光荣传统 切实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下一条: “最贵在无私”-记厉以宁先生  

中国民主同盟阳泉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阳泉市南大东街534号 电话:0353-2164122邮箱:mmyqswyh@163.com
公安机关备案号 1403000147 工信部许可备案号 晋IPC备18012322号-1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