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盟员、平定县百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晓亮是一个返乡创业的“90后”。从2013年,他开始接触中药材种植,到如今建设了3个百亩以上特色种植基地。6年多时间,他尝试种植近40个中药材品种,并培育出多个优质产品,拥有全省最大的苍术种植示范基地,在全市中药材行业小有名气,不仅荣获“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被评为“三晋英才”市级青年优秀人才。
1991年出生的刘晓亮是平定县柏井镇里牌岭村人。初中毕业后,他前往河南学习挖掘机技术,在天津、河北等地打工。积攒了一部分资金后,刘晓亮开始做一些小生意。在河北省保定市做生意时,刘晓亮跟着几位经营中药材的朋友到安国考察市场,看到一些中药材与他从小在家乡山上看到的野草差不多。经过朋友讲解,他才知道小时候认为是野草的植物就是中药材。他想,既然山上就有,那为什么不在当地的坡地上种植呢?于是,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2013年,刘晓亮回到里牌岭村,着手筹备中药材种植基地。他先后到河北、河南、山东、内蒙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及规模化种植中药材的农场进行了品种筛选,学习专业技术,最终确定规模化种植多年生、根茎浅、便于采挖,特别适宜丘陵山区栽培的柴胡、黄芩、连翘、苍术、天南星、半夏、当归、知母等中药材品种。
2014年开春,他与里牌岭村委会协商,一次性承包集体机动地150亩,用于种植中药材。次年,他又与本村的70个农户,连片流转承包土地150亩,总面积达到了300亩。2014年10月,平定县百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主要以药材种植、特色蜂蜜、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的产业链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刚开始种植,刘晓亮就将目光瞄准了投资较大、销售价格昂贵的多年生中药材。由于缺乏中药材种植技术和经验,他种植的药材成活率较低,直接经济损失就有20多万元。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刘晓亮没有灰心,而是总结经验、查找资料、上山挖掘野生药材、到外地学习技术,再次分析和选择中药材品种。随后,他将土地全部旋耕后,调整品种开始重新种植,并把原来的20多个品种缩减到5个品种,重点发展柴胡、射干、苍术3个品种。
合作社尝试种植的中药材中,一些品种当时并没有好的苗木和种子,刘晓亮决定自己驯化。他从平定县和盂县的偏远山村中收购了苍术、黄精、玉竹、秦艽等新鲜的野生中药材,将根部分成段,再次种植到地里。经过两年多生长,一些药材开始结出了种子。2015年,刘晓亮通过和当地40余户村民协商,流转土地150余亩。到2016年年底以前,合作社前后共投入80万元,种植核桃树12000余棵;荒山药材种植面积300亩左右,品种主要以野生黄芩、野生防风、野生穿地龙薯蓣为主;核桃林下种植药材300余亩,主要以柴胡、射干、苍术、知母等品种为主。如今,合作社已形成荒山野生药材育种、地里发展药林间种的模式。
刘晓亮深知,企业发展需要有长远规划。2017年,刘晓亮在柏井镇里牌岭村投资建设了一个300米长的中药材文化宣传栏、中药材阅览室和产品展示室,这是我市第一个药材主题文化宣传栏。去年,刘晓亮组建的合作社,在柏井三村租了一间房作为合作社的办公楼,里面备有培训教室、药材成品展示室、监控室和加工包装车间等,意在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辐射带动周边村及乡镇农户。
如今,在盟员刘晓亮的带领下,平定县百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势态良好,正在积极申报“山西省科普示范基地”以及“山西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了种植中药材的队伍中来。除了带领里牌岭村的村民种药材,刘晓亮还与盂县梁家寨乡吉古堂村进行中药材种植合作,通过实地查看和手机远程指导的方式,从种苗、肥料、技术指导、农机具使用等方面开展服务。今年,刘晓亮计划在石门口乡和锁簧镇建立两个药材示范基地。刘晓亮说:“‘三晋英才’的荣誉称号,对我来说是肯定更是鞭策。我将继续扎根药田,努力奋斗,争取让中药材之花在更多山川绽放。”